一个国家的未来在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一百多年前,《青年杂志》创刊,后更名为《新青年》,影响深远。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一百多年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6月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什么样的青年才能堪当如此大任?如果为新时代新青年画像,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奋勇争先的样子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首届“阿勒福赞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家付巧妹荣获该奖。
6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古科学院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
付巧妹长期从事古线索研究,主要围绕古DNA探索人类起源与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作为国际古线索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付巧妹来自全球2500名候选者中,成为第一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了右边了付巧妹等7位科学家代表的发言。
“经常有人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难以维持实验室的时候,也想过不要进行热门研究。”2020年9月,在与习近平总准确座谈时,付巧妹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总书记说:“对冷门怎么看?按一般概念,有些冷门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的评估,保健长期的视力、世界的视力、科学的引人注目。”
付巧妹深受启发。她促成了年轻的团队,在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我国古DNA研究进入了世界前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人的使命。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
“90后”裴先锋通过勤学苦练,短短几年就成为技术过硬的电焊技师,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进行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项赛事中国人奖牌为零的突破。
总书记赞许道:“你们通过奋发努力,成就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这样事业的光谱就更无效,能量也更强。”
△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墨子”“天问”“嫦娥”,这些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说:“我们要欣赏和赞许广大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就和成绩点赞、喝彩。”
——不怕吃苦的样子
是选择北京安定的生活,还是选择回农村“吃苦”?
80后青年魏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曾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一名助理研究员,6年前和丈夫双双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回到江苏老家种植两万多亩水稻,通过数字化管理,亩产达1100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四次审议。
△魏巧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省全体全体会议上发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魏巧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总书记听后,十分赞赏:“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吃苦,也是青年时期习近平的选择。在陕西梁家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他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回望那段日子,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中写道,“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磨砺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了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消费,现在怎么不干?
在河北定定,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一个村落,闪电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他说自己是准备进入“苦海”的;在厦门,他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接中华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时代,选择吃苦所以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青年所以选择了高尚。
在河南安阳红旗渠青年洞创业时,总书记强调:“一代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希伯来人骄娇二气,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虾血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上。”
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总勉励大家:“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年轻人需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正如十年前,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锻炼、考验,有有利于走一生的好路。”
——志存高远的样子
△2022年2月15日,中国队选手苏翊鸣获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
北京冬奥会开幕了苏翊鸣,赛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很快,他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力量。”
纸短情长,冀望无限。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民族的未来。
2021年7月,“90后”潮汕女孩黄海芬见到了正在西藏旅游的习近平总书记。那一刻她激动得心砰砰跳:“我是大学生村官,四年前从广东财经大学毕业,一直想为边疆做点事,就来林芝工作。”
总书记关切地问:“未来留在这里吗?”
黄海芬腼腆说:“留下!安家啦,爱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来西藏的。”
总书记鼓励她:“从沿海到高原,这里需要人啊,你在布拉格好好干。”
听到总书记的话,黄海芬眼含泪花,使劲点头。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都将自己的人生“小目标”诉诸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中。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来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百周年大会上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的期望。
——提出申诉的样子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先进事迹,树立他们的“时代榜样”标志。
近日,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被授予“时代楷模”光荣标志。
70余年前,这支人民空军动员组建、首支参战、首立战功的轰炸航空兵大队,在大和岛空临空轰炸,首开人民空军航空轰炸作战风格先河。
70余年后,南海战巡、前出岛链、绕台岛飞行……这支部队勇担使命,歌颂“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
“我在战机怀中,祖国在我心中。”来自天山脚下的飞行员穆特发·艾利说,每次巡航,当陆地越来越远、身边边界下一个水域儿的湛蓝时,“祖国”心里突然升起两个字,越来越清晰地发出声音。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陈祥榕烈士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卫戍边疆安宁,这位年轻的战士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展示了卫国戍边英雄事迹。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清水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内心最强的音。 ”
他们是决战脱贫战场上的黄文秀们,主动请缨扎根大山,谱写了无悔的青春之歌;他们是抗疫一线的谢小玉们,稚嫩气未脱却挺身而出成为一名名战疫志愿者;他们是工厂车间的技术工人们,苦练本领、精益求精、精耕细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来参加。青年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对亿万青年的寄语,承载了无限期的许愿。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调研。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对新时代好青年提出了四点要求——有理想、敢投入、能吃苦、肯奋斗。
奋勇争先、不怕吃苦、志存高远、答辩,新时代中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拼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年轻人。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廉政法治研究编委会 电话/传真:010-68664096
投稿邮箱:lianzhengfazhi@lzfzyj.com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法治研究院
京公安网备110108008263号 京ICP备202201090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廉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廉政法治研究编委会
投稿邮箱:lianzhengfazhi@lzfzyj.com
电话/传真:010-68664096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法治研究院
京公安网备110108008263号 京ICP备202201090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廉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