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三张考卷”激活企业发展“一池春水”
铜山区法院法官走访企业。李梦瑶 摄
商会商事调解机制入选全国工商联和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全国百佳典型事例”、3件案件获评全省法院典型案例、涉企案件平均办理天数压降28%、市场主体司法满意度提升16%……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力答好法企共建、助企纾困、协同治理“三张考卷”,帮助企业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努力用司法温情与智慧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法企共建卷:从被动到主动的华美转身
秉持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全力打造“法企‘铜’行”司法润企品牌,真正做到“哪里有企业的司法需求,哪里就有法院的司法服务”。
“法院结合企业近几年涉诉情况开出‘体检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对策都很有针对性,用心、用情、用力,为你们点赞!”近日,徐州安联木业有限公司收到法院为其量身定制的《企业法治体检报告》,该公司董事长张伟称赞道。
“服务营商环境,不能‘自说自话’,企业的切身感受是关键。我们树立开展贴心式服务,变‘法院端菜’为‘企业点菜’,推出一系列实质化法企共建举措。”民二庭庭长陈琪介绍,该院构建“百名干警联百企”活动“线下+线上”双轨模式,常态化开展座谈交流和实地走访,结合典型案例,对近年来企业涉诉情况进行“一对一”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2022年以来,该院法官线下深入企业走访交流310场次,为800余名企业管理人员线上专题授课,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发送“长远发展司法建议书”35份,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
因账户被冻结,某混凝土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遂向法院提出以担保金额与保全金额等额的解除财产保全担保函作为反担保,解除被冻结的银行存款,释放必要的企业流动资金。
考虑到某混凝土公司的担保函金额与原告诉讼主张相当,在条件成就时能让原告迅速获得补偿,该院准许该保全置换申请,维护了原告胜诉权益和被告合法利益。
“我们推行涉企保全经济影响评估分级机制,视情况采取驳回保全人申请、审慎变更保全措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等三级举措,尽量降低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陈琪介绍。
助企纾困卷:从危机到生机的华丽蝶变
3000余名职工,2亿余元的债务,是“破”还是“救”?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职工的生计,更关系到十余家申请企业的切身利益。
被执行人江苏兴达钢铁公司系江苏省知名钢铁企业,在渡过艰难的转型期后,却再次面临被债务“压垮”的绝境。
若强行处置资产或者移送破产程序,既会对企业资产有效利用造成影响,也会使得众多债权人的利益难以有效保障,还将导致大量职工失去就业岗位。
考虑到兴达钢铁公司有积极的转型生产意愿,铜山区法院在允许其自行联系处置产能、筹备款项的前提下,督促其与各债权人协商,并积极向各债权人进行法律释明,告知企业破产将会带来的不利后果。
经过数月的努力,兴达钢铁公司自行筹款2000余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已有5件案件执结,其余案件均达成执行和解。
该案作为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入选2022年度江苏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铜山区法院在涉企案件执行中不断强化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运用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等举措,为1342家企业修复信用信息3322次,坚决杜绝“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
某建材公司具备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主营业务具有较好的产业前景和运营价值,却因关联公司资金拆借影响进入破产,铜山区法院灵活采取对债务人资产“重整、复工、拍卖”分类分阶处置模式,重整投资人一次性支付2300万元投资款用于偿还债务,超出清算预估价格整整2000万元。
该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近三年来通过破产审判安置职工4000余人,解决住房4200余套,化解债务200亿余元,盘活土地2000余亩,直接增加财税收入7亿余元。
协同治理卷:从独奏到合奏的华彩乐章
“450万元货款全部到位了!”日前,面对回访的铜山区民营企业诉调中心特邀调解员王继霞,某机械公司负责人感激不已。
原告某机械公司与被告某建筑公司系长期合作伙伴。2022年4月,双方签订设备购销合同,约定原告为被告提供一批设备,总货款金额为625万元。后因被告未按约支付剩余货款450万元,原告诉至法院。
“希望能分期付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调解当天,某建筑公司负责人表示。最终,经陈琪指导,在王继霞的组织下,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当日支付货款80万元、余款30日内付清的调解结果。
2021年10月,铜山区法院牵头建立“专业特邀调解员+商会调解”强强联合调解模式,邀请执业律师、企业法人、法务专员等在内的27人担任商事专业调解员,发挥商会贴近企业优势,由专业法官对接指导,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落实专人跟踪督促履行,获评商会商事调解协作机制省级示范单位,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全国百佳典型事例”。
截至目前,该院民营企业诉调中心调解成功涉企纠纷315件,总标的额3200余万元,自动履行标的额1850余万元,平均办理天数25天,最快的案件从受理到调解再到履行仅用时2天。
该院还成立全省首家社会治理司法协同中心,设立营商环境管理办公室,构建集约化、可视化、智能化涉企事项服务平台,深化与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络、协同化解机制,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纠纷调处、法律指导、风险评估、信息推送等服务事项,构建多方参与、综合解纷的涉企纠纷“一盘棋”工作格局。
“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杜绝‘口头营商’‘口号助企’,而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司法获得感和认同感。”铜山区法院院长袁长伟表示。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廉政法治研究编委会 电话/传真:010-68664096
投稿邮箱:lianzhengfazhi@lzfzyj.com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法治研究院
京公安网备110108008263号 京ICP备202201090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廉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廉政法治研究编委会
投稿邮箱:lianzhengfazhi@lzfzyj.com
电话/传真:010-68664096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法治研究院
京公安网备110108008263号 京ICP备202201090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廉智科技有限公司